4月27日,由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有关业务部门主办,暨南大学承办的第二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论坛在广州举行。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潘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题演讲。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赵宗岐出席开幕式。广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瑞军,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在开幕式上致辞。国家民委专职委员孙学玉主持开幕式。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一论坛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达成了广泛共识。
潘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深刻回答了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时代之问。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色,深刻阐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
潘岳表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强大根基和超大动能。中华文明成就了超大规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拥有如此庞大人口和众多民族的前提下实现国家的良治善政,是高超的治国理政智慧,是中国政治文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经济基础和本质要求。中华文明讲求“民为邦本”“天下归心”“大同社会”。在社会主义原则和中华文化内涵中,共同富裕要求“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鲜明特色和重要保障。作为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价值观,人文精神和共同体理念能够帮助我们应对现代化进程中的许多精神困境,为实现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现途径和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中华生态智慧,各民族的生态理念都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财富。这要求我们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生态文明”篇。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世界愿景和格局担当。中国人自古就懂得“和而不同”,向来主张求同存异、包容共存、互鉴互融,追求“协和万邦”“亲仁善邻”。中国始终胸怀天下,秉承中华文明根性,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潘岳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要聚焦基础研究,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力量,围绕民族工作基础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集中攻关;要聚焦重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大局,做到对当前民族工作真正有用;要聚焦人才培养,有计划地尽快培养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跨学科综合人才,加强中青年骨干专家队伍建设;要开展考核评估,进行定期绩效评估和不定期绩效抽查,坚持质量第一、优胜劣汰、动态调整,建立能进能退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培林,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潘维,暨南大学特聘教授温铁军,香港大学讲席教授贝淡宁等作主旨发言。
在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特质、中国式现代化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国式现代化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民族事务治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科研机构和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地方民族工作部门的有关负责人、专家学者共200余人参加论坛。